《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5期目录与篇目摘要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
2021年第5期 总第68期
本刊特稿
编者按:2021年4月12日,由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的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点击查看)。会议交流各文艺家协会和各地文联开展文艺评论的情况,安排部署加强改进文联系统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出席会议并作主旨讲话。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董耀鹏主持会议。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夏潮,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彭云,中国文联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各全国文艺家协会负责同志,各省区市文联有关负责同志,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团在京成员以及文艺评论家代表等九十余人参加会议。为做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应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的要求,本刊特刊发李屹同志的主旨讲话。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评论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 加强改进文联系统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李屹(点击查看)
专题策划•“新文艺评论”大家谈
■新文艺评论的事态、意态与情态/黄鸣奋
内容摘要:新文艺评论是适应新一轮信息革命而产生的范畴,在事态上由新媒体技术的突破引领,由“未来已来”的趋势定义;在意态上察觉人工智能的崛起,既意识到人机竞争的挑战,又致力于发挥人机协作的优势;在情态上不仅充当文艺幻想的解梦师,而且以警醒的态度扮演“奇点”敲钟人的角色。其要旨为关注新变,促进协变,警惕异变。
关键词:新文艺评论 新媒体 人工智能 人机共同体 奇点
■文艺评论形态的香港视角/何威
内容摘要:评论是一种总结,还是一种评价?对于不同受众,评论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文艺评论的意义是世界多元文化的传播及人类思想的传承。评论的“评”与“论”两者虽有互为因果的关系但并非全然互为附属,而是各有侧重。“因评而论”需尽可能的客观,但客观与否和评论者本身能否透彻理解作品息息相关;“因论而评”则需多些主观,论述不仅让读者了解有关这部作品的前因后果,也带来文艺作品的“附带第二生命”。艺术形式千变万化,但一切皆有结构可循,都有自己的内在逻辑。评论模式和艺术创作模式亦无两样,文艺评论本质也是一种文化艺术,它有着和文化艺术类似的特点,那就是同样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独特性。接受其独特性的见解才是判断文艺评论价值的基础。
关键词:主观与客观 模式即结构 电影评论 文艺评论
■数字时代文艺评论的媒介形态、社会治理与传播机制/张慧瑜
内容摘要:数字时代文艺评论的媒介形态发生了变化,从相对专业化、单向度的评论方式转向互动性、社交化的互联网模式,不仅出现了参与式评论、视频化评论、情绪化评论、粉丝型评论等新形态,而且带来粉丝经济、网络舆情等多重社会效应。本文一方面从媒介研究的角度分析数字时代文艺评论的类型,另一方面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探究数字时代文艺评论所存在的问题。在数字时代,应该充分发挥数字媒介的主体赋权功能,形成良性的、社会参与的公共媒介空间。
关键词:数字时代 媒介形态 社会治理 文化自信 新文艺评论
理论探索
■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基于人与自然、他者和自身关系视角的考察/张勃
内容摘要:传统节日的当代复兴离不开对其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寄寓于传统节日可闻可见的诸要素中。从关系的视角分析,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包括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顺天应时,感恩思报,以人为本,刚健有为;人与他人关系方面的敬祖孝亲,慎终追远,佑护儿童,夫妻恩爱,敦亲睦邻,尊敬师长,与人为善,忠于国家;人与自我的关系方面的珍爱生命,重视道德修养的提升。当今中国正处于新的历史时期,传承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不断丰富其习俗活动和文化内涵,能使中华传统节日焕发新活力,长出新精神。
关键词:中华传统节日 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民俗学 民间文艺
■邓以蛰对西方美学的借鉴和再阐释及当代启示/宋学勤
内容摘要:邓以蛰作为中国现代美学转型时期的代表人物,其学术的典型特征在于中西融汇。一方面借鉴了以黑格尔、克罗齐、温克尔曼等为代表的西方美学中的“表现论”“绝对精神”“理想论”,另一方面结合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的“心画”“气韵生动”“意境”“境遇”等理论资源予以再阐释,自出机杼,新意迭出。这对纠正当代美学研究中注重文学美学而忽视艺术美学,艺术理论研究中脱离艺术本体,中西美学交流中食洋不化等弊端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邓以蛰 西方美学 中国美学 美学史 美学理论
■论“审美现代性”视野下音乐的释义对歧义的宽容/杜鹃
内容摘要:当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进入现代性的审美进程中时,人们对音乐意义的诠释呈现出了一种宽容,甚至是鼓励多重意义存在的态度。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基于审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超越,甚至是否定。在这一形势下孕育出的精英审美文化具有超越世俗、强调自由的品格。音乐艺术文本的意义诠释是一种“同化”的过程,听众的精神世界无法回避,且应当卷入创作者的精神世界,以一种重建的姿态来诠释音乐。但在此过程中,对音乐诠释中歧义的宽容仍应以作曲家为轴心,以听众的精神世界为外延。
关键词:审美现代性 音乐诠释 音乐意义 接受美学 音乐文化
艺海杂谈
■线上播出推动电影发展新浪潮/王锋 赵晖
内容摘要:电影《囧妈》在线上首播,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也遭遇了行业的坚决抵制,不同态度耐人寻味。《囧妈》的线上首播突破了电影发行的传统格局,打破了线上流媒体和线下传统影院之间的利益分配比例,挑战了电影发行顺序的龙头地位,开启了线上发行的新模式。线上播出的出现,是电影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满足了观众的现实需要。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传统影院和线上播出之间的平衡,而5G技术的赋能,全面提升了线上的播出质量和观赏体验,甚或引发电影的技术革命。
关键词:线上首播 电影发行《囧妈》电影窗口期 技术革命 电影评论
■叶问系列电影的结构策略与审美经验/刘学华
内容摘要:由叶伟信导演、甄子丹主演的叶问系列电影,讲述了一代咏春宗师的传奇故事。历时11年,其所包含的四部影片陆续上映,实践中探索生成了影片系列性结构策略,并以嵌入现实政治和文化语境的审美经验形塑了系列品牌调性。本文从叙事程式、角色功能和情感表达的三重维度,分析阐述叶问系列电影的结构策略实践与审美经验建构,以期为华语电影系列化拓展路径提供参考。
关键词:叶问系列 叙事结构 副线角色 审美经验 电影评论
△电影《叶问》画面
■全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及其学理思考/甘元 谢春
内容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凝聚着民族的集体智慧和情感精神。全媒体时代,传媒生态向着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的方向发展。在此语境中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构建当前全媒体传播场域的文化话语体系,推动传统文化建设,就需顺应传媒发展大势,利用数字化技术及媒介优势,规避媒介融合所带来的诸多风险,从而把握全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规律、创新全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手段。
关键词:全媒体 新媒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播机制
■工艺美术与书法相结合的双重价值——论张仃的书法观/高文兴
内容摘要:张仃是新中国工艺美术创作的代表人物,也是工艺美术教育的开拓者之一。同时,张仃自幼学习书法,也是一位书画兼优的艺术家。基于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张仃将自己对工艺美术的认识,融入到对书法的理解当中。他认为,书法也是工艺美术的一部分,新中国的工艺美术从业者可以在工艺美术与书法的结合中,做出更多新的尝试。本文围绕工艺美术与书法两种艺术类型的本质、特征展开讨论,并对张仃书法观点对于推动书法及工艺美术设计在当代进展作了分析。
关键词:张仃 工艺美术 书法观 漆板书法
△张仃书法作品《泰山颂》
(来源:“张仃美术馆”微信公号)
作品评析
■以身体极限喻精神超拔——评大型当代杂技剧《化•蝶》/申霞艳
内容摘要:大型当代杂技剧《化•蝶》对经典爱情故事《梁祝》进行创造性演绎,以开放的姿态融入戏剧、舞蹈、魔术等多种艺术和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本文对《化•蝶》进行细读,尝试从理论层面对其在美雅化和当代化方面所作的努力进行小结。杂技表演以象形、谐音、会意等多种方式探索蝴蝶破茧而出、重获新生、竭尽所能展现飞舞之蝶的精神光芒,弘扬中国文化的含蓄之美、中和之美。肩上芭蕾将整个杂技剧推上高潮,英台立于白云之巅,纯洁、高尚、专注,世俗的成见与之相形见绌,《化•蝶》以身体极限喻精神超拔的崇高品格对当代改造传统经典具有示范意义。
关键词:《化•蝶》杂技剧 肩上芭蕾 当代化 杂技评论
△杂技剧《化•蝶》剧照
创作谈
■茅威涛:找寻越剧和生命的价值/采访人:肖英
△茅威涛在《陆游与唐婉》中饰演陆游
名家专访
■在实践中开拓中国西方现代音乐的研究之路——访音乐学家钟子林/采访人:韩江雪
钟子林简介:浙江杭州人,生于1933年1月,西方现代音乐研究专家,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49年6月至1955年7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野(华东军区)特种纵队文工团队员,1956年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后转音乐学系,1960年留校任教。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馆长,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系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开设课程有中国民歌、西方现代音乐等。中国西方现代音乐研究、流行音乐研究的开拓者,中国西方音乐史学科的重要建设者。曾应邀在波士顿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和密歇根大学音乐学院讲授中国音乐,同时在美国耶鲁大学、东北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进行中国音乐学术讲座。2000年中央音乐学院建院50周年获杰出贡献奖。主要著作有《西方现代音乐概述》、“20世纪音乐”(《西方音乐通史》第七编)、《摇滚乐的历史与风格》等。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21年第5期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5期的封二
中国文艺评论家
蒋述卓
蒋述卓,1955年生,广西灌阳人。文学博士,现为暨南大学中文系二级教授、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海外华文文学与汉语传媒研究中心”主任,暨南大学文学院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华文文学》主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等。曾任暨南大学学报主编、文学院院长、学校党委书记。出版学术专著和文学评论集《佛经传译与中古文学思潮》《佛教与中国文艺美学》《宗教艺术论》《二十世纪中国古典文论学术研究史》《文化视野中的文艺存在》《城市的想象与呈现》《传媒时代的文学存在方式》《文化诗学:理论与实践》《文化诗学批评论稿》《粤派批评名家文丛•蒋述卓集》等二十余种,主编教材有《文学批评教程》等,出版散文集《生命是一部书》。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文艺评论》等发表学术论文三百余篇;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华人学者中国文艺理论及思想文献整理与研究”。《文化视野中的文艺存在》获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政府奖)二等奖(2005年)、《宗教文艺与审美创造》获教育部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6年)、《诗词小札》获广东省第八届鲁迅文艺奖(2008年)、《流行文艺与主流价值观关系初议》获第七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论文类)特等奖(2014年)。2015年获广东省第二届优秀社会科学家称号。
蒋述卓教授自1995年以来倡导并实践文化诗学批评,提倡揭示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意义,是国内文化诗学研究的重要学者和重要流派之一。2000年以来,主张构建“城市诗学”,提出“21世纪是城市文学发展的新空间”的观点,是国内较早关注城市文学研究的批评家。2016年以来提出“梳理‘粤派批评’的学术谱系”,其担任总主编的《粤派批评丛书》已出版三十余种,获得评论界好评。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5期的封三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团体会员巡礼
江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江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于2001年9月,现有理事36名、会员306名,共成立六个地级市文艺评论家协会。近年来,在省文联党组的正确领导和中国评协的有力指导下,江西省评协团结带领本省文艺评论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推动全省文艺评论事业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利用特色文化资源,开展主题文艺评论。先后在井冈山召开“不忘初心 血脉相承”弘扬井冈山精神红色文艺研讨会,在景德镇举办“全国文联系统理论研究室文艺评论家协会业务培训班”暨“讲好中国故事:景德镇题材文艺创作研讨会”,承办首届全国文艺评论传播专题培训班,在赣州举办了建党百年红色文艺经典研讨会等,充分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的作用。
办好文艺评论基地,激发发展活力。2015年获评成为首批22家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之一,圆满完成了大型文艺评论活动“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暨长征题材文艺创作研讨会”,参与承办了“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江西省文联、贵州省文联、陕西省文联四方联合采风研讨展演系列活动”等,通过深度报道,广泛传播研讨会成果。
立足“做人的工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江西省评协坚持把教育培训作为强化引领和服务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推荐数十位文艺评论家参加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修班、会员培训班和高研班等;组织四十余位省内文艺评论骨干参加江西省首届文艺评论骨干高级研修班,有针对性地面向省内青年文艺评论者开办“江西省中青年评论作者培训班”、锐评团提高班等,提升文艺评论人才的业务能力。
围绕工作中心,发挥文艺评论力量。通过成立锐评团,吸纳新文艺群体加入,进一步推动评论工作者贴近本省文艺创作现场,突出评论的时效性,为本省文艺创作、艺术精品积极发声;结合重要时间节点,积极开展文艺评论,如召开“赣籍开国将军百战图创作研讨会”,组织文艺评论家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以“艺”抗疫等,以旗帜鲜明、积极有为的姿态,主动表明立场态度,把好文艺评论的导向关。
近年来,江西省评协组织编辑出版了《江西省中青年文艺评论家丛书》(一套六本)、《江西知名文艺家研究文丛》(一套五本)、《长征题材文艺创作研讨会文集》等图书,总字数二百余万字,在培养本省中青年文艺评论家和挖掘已故著名艺术家的研究资料上做了有益的工作。
2016年、2017年江西省评协被中国评协授予先进集体,2021年获得第二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优秀组织奖。江西省评协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充分发挥协会职能,创新实践开展工作,进一步推动江西文艺评论事业发展。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5期的封底
“建党百年与文艺评论”专题研讨会海报
《中国文艺评论》(刊号CN10-1342/J)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学术月刊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 RCCSE 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 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20年版)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
● 2018中国最美期刊
● 中国知网全文收录
● 维普网全文收录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
● 中国文艺评论网全文收录(zgwypl.com/zz/)
—END—
签发:徐粤春
审核:杨晓雪
美编:木子
《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
zgwlplzx@126.com
中国文艺评论网微评投稿邮箱
wyplzg@126.com
【欢迎关注▽】
···要不再看看···
☆《中国文艺评论》2019年四封艺术作品合辑(36组美术摄影书法图集)
☆《中国文艺评论》2018年四封艺术作品合辑(36组美术摄影书法图集)
☆《中国文艺评论》入选 2018年“中国最美期刊”,快来一睹TA的风采!
点“阅读原文”,查看《中国文艺评论》电子版~
理论评论文章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